close

剛剛網路爬文時,看到斜頸這篇文章,


讓我想到之前祥弟那時後,曾經有輕微


的症狀。


雖然跟媽媽提到這個症狀時,她有點緊


張。不過我請她也不要太擔心,我會多


按摩頸部的肌肉,並且訓練他多往另一


邊(比方喝奶或看東西時)。很快的不到半


個月,狀況就消失了。


很多時候,很多事要多一份警覺心,這是


當家長跟當保母都必需要備有的。我不是


炫耀自己,只是在自問自己,是否還是一


直保有這份警覺的心呢????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 斜頸症即俗稱的【歪頭】,患者外觀為臉轉向一側,而頭頸部則傾斜向另一側。斜頸之記載可遠溯自亞歷山大時代,據聞亞歷山大即患有此症。引起斜頸的原因很多,最常見的是因胸鎖乳突肌之纖維化引起,西元一六四一年,德國人Minnus首先施行胸鎖乳突肌切開術來治療斜頸症,但是由於胸鎖乳突肌纖維化的原因至今未明,所以治療之方法,各醫院間仍有歧見,以下簡介斜頸症之診斷及本院小兒外科的治療經驗。小兒斜頸大都屬於先天性,其原因有: (一)骨性斜頸症:如寰椎—樞椎—顱骨異常或半頸椎症等骨骼關節缺失 以致頭頸軸傾斜。 (二)眼性斜頸症:因斜視而續發姿勢性斜頸。 (三)肌性斜頸症:此為最常見的原因,因胸鎖乳突肌之纖維化引起。肌性斜頸症一般約在出生二至三週後,在胸鎖乳突肌上摸到一個堅硬、不痛且呈紡錘形的腫塊,大小約一至三公分長,幼兒的臉總是朝向對側,因於頭長期偏向一側,因重力關係而造成顱顏面發生生長畸形,患側前額骨和對側枕骨變為扁平,患側的顏面變寬,即所謂的【扁頭畸形】。其次是患側下半邊顏面發育不全,大約在八個月大時即可發現,不過一般在三至四歲時,才會變得很明顯。當小孩學走路時,身體會代償性提高患側肩膀,來保持眼睛水平,久而甚至造成頸或胸椎側彎。肌性斜頸如果不治療,約五至七成的病人在六個月大時會自行痊癒,只有一成的病人超過一歲時仍有症狀,因此治療的方法為先做物理治療,從出生後二個月內就開始做,持續二或三個月,如果症狀仍持續,則考慮開刀治療。須要開刀治療的情形為: (一)持續胸鎖乳突肌縮短且 伴有下半額面發育不良的情形。 (二)超過一歲時,頭部轉向仍受限。 (三)求診時已超過一歲。手術的方法為胸鎖乳突肌切開術,傷口位於鎖骨上方,平行頸部皮膚皺摺處,一般只須住院二至三天,手術的併發症有(1)傷口出血(2)不完全切斷胸鎖乳突肌,不過都十分罕見,術後復發的情形,更是微乎其微。術後兩週內就須開始做物理治療,以免傷口攣縮或胸鎖乳突肌斷端之再癒合,一般斜頸及伴隨症狀,在術後一年內幾乎消失,但年齡較大的患者,斜頸雖可在一年內消失,但伴隨症狀(如顏面不對稱)則須更長時間才能恢復,由以上可知斜頸症若不治療,對幼兒的發育有極大的影響,因此及早就醫才是正確的方法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保母荳子的生活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